张殿英
1936年 生于山东省安丘县小杨戈庄村。
1958年从山东师范学院分配到潍坊做中学美术教师,积极投入山东“潍县年画改革”。开始自己画稿,自己刻版,自己印刷木版年画。矢志不移,坚持“守正创新”保护、传承、创新木版年画。
1970年调山东省教材组主编山东省中小学美术教材;1973年调昌潍师专主持组建美术系,十多年,在假期和工作之便,走访、考察了全国主要木版年画产地,奠定了研究、创作木版年画的基础。
1980年在抢救民间艺术地感召和中央工艺美院老院长张仃先生鼓励下,执意离开昌潍师专,到潍县年画研究所。
1982年把传统木版年画制作成礼品和旅游纪念品,连续被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中国对外友好协会订购,10年后为全国年画产地效仿。
1984年张殿英建议“潍县年画研究所”更名“潍坊市杨家埠年画研究所”,并以“杨家埠年画”为主题,在《人民日报》《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等发表文章20余篇。199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专著,文物出版社,出版了《杨家埠年画》画集,从学术上奠定了杨家埠年画的理论基础。
1997年夏应中央二台之约,把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传说故事,形式分类,艺术特色,制作工艺,销售经营,春节张挂木版年画的习俗,和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绵竹四个年画产地,归纳在一起,构成《年画贺新年》系列。
10月,接受安丘市领导的邀请,和儿子张运祥回到故乡青云山创办“安丘市张殿英年画馆”
11月带领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来青云山,以安丘市青云山民俗游乐园齐鲁民俗村为基地,录制了《年画贺新年》14集,1998年春节正月初二到十五在央视二台连续播出,全方位介绍中国木版年画。
2001年由张殿英创作绘稿,张运祥等雕刻531面画版,潘振英等在一张长32米无接缝的纸上印刷完成的年画长卷,中央工艺美院老院长张仃先生过目,欣然题写画名《农家乐》。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树村研究员、中国美术馆李寸松研究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李绵璐教授、王连海研究员等,赶赴青云山主持举行《张殿英先生年画长卷问世典礼》。国家顶级艺术大师的介入,让《农家乐》创作的成功,成为年画史上的大事,录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二十年大事记”。
2004年6月年画馆创制的《农家乐》、《山东潍县木版年画》和“年画工具百宝箱”合称“保护木版年画三大件”,在北京市首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奖金奖”,此后,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和其他省市电视台多次来访。十几年来荣获全国和省、市金、银奖40多项。2011年张运祥再次荣获“山花奖”,一门父子双赢两个山花奖。
《美术》2005.2总446期发表长篇专访:《关注本民族的民间艺术——访潍县木版年画专家张殿英先生》。
2005年底东方艺术研究院王明远先生捐款,支持张殿英建设年画馆。
2006年9月1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张殿英的木版年画
代表作《农家乐》和《风筝都之春》《山东潍县木版年画》作品。
2007年1月中国改革发展委员会评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2007年6月9日温家宝总理观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赞扬:《农家乐》“构思得好。”
2010年2月8日至12日应邀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虎年新春贺岁、中国年画大展。现场表演传统年画制作全过程。
2013年10月三联书店出版《潍坊木版年画 :传承与创新》。
2010年6月农业部、文化部、中国文联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张殿英和张运祥父子应邀参加全国农民文化艺术“一村一品”展示、民间百项艺术绝活专题展览。“安丘张殿英年画”被评为“一村一品”优秀项目。年画长卷《农家乐》被评为优秀作品,荣获迎奥运中国农民艺术展“奇品奖”。
2013年国家图书馆收购了青云山年画馆的全部木版年画作品:
画册21种,年画450种538件,定名为“张殿英文献”。
2014年1月25日(腊月二十五)由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主办,山东博物馆承办《传承与创新--张殿英捐赠潍坊木版年画展》,演绎潍坊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
2015年2月17日至3月7日,到台湾高雄佛光山参加山东省文化节展演安丘木版年画。
2015年在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于2015年6月12日应国家图书馆邀请出席“册府千华—珍贵古籍雕版特展”
2016年9月接受《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山东卷剪刻绘印篇,篇册执行主编张冰邀请,编撰《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山东卷剪刻绘印
篇·《山东木版年画》。
2017年张殿英荣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呼。
2018年10月30日,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授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基地”。
1982年把传统木版年画制作成礼品和旅游纪念品,连续被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中国对外友好协会订购,10年后为全国年画产地效仿。
1984年张殿英建议“潍县年画研究所”更名“潍坊市杨家埠年画研究所”,并以“杨家埠年画”为主题,在《人民日报》《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等发表文章20余篇。199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专著,文物出版社,出版了《杨家埠年画》画集,从学术上奠定了杨家埠年画的理论基础。
1997年把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传说故事,形式分类,艺术特色,制作工艺,销售经营,春节张挂木版年画的习俗,和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绵竹四个年画产地,归纳在一起,构成《年画贺新年》系列。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来青云山,以安丘市青云山民俗游乐园齐鲁民俗村为基地,录制了:1、年画的由来; 2、年画知多少;3、门神;4、吉庆年画; 5、民间诸神;6、民俗谐趣; 7、传奇人物关羽;8、启蒙与教化;9、年画的制作; 10、年画的张贴; 11、杨柳青年画;12、杨家埠年画;13、桃花坞年画;14、绵竹年画,贺岁片。1998年春节正月初二到十五在央视二台连续播出,全方位介绍中国木版年画。
2004年6月年画馆创制的《农家乐》、《山东潍县木版年画》
和“年画工具百宝箱”“保护木版年画三大件”,在北京市首届中
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奖金奖”,此后,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和其他省市电视台多次来访。十几年
来荣获全国和省、市金、银奖40多项(简历已有介绍)。
2011年张运祥再次荣获“山花奖”,一门父子双赢两个山花奖。
版画与原作版画
原作版画是在博物馆、艺术家本人或艺术家子女的授权监制下,用超高精度(亿万像素)的立体扫描设备复制原作,再微喷输出在与原作相同(例如宣纸、绢、油画布等)的材质上、并限量制作而成。由于原作版画无论品质还是细节都100%忠于原作,从视觉效果上与原作无区别,因此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广泛替代原作在展出。而原作为了安保的需要,往往只存放于保安严密的密室中,6-8年始展出一次。
原作版画是在博物馆、艺术家本人或艺术家子女的授权监制下,用超高精度(亿万像素)的立体扫描设备复制原作,再微喷输出在与原作相同(例如宣纸、绢、
油画布等)的材质上、并限量制作而成。
基础定义
第一种定义:原作版画是在博物馆、艺术家本人或艺术家子女的授权监制下,用超高精度(亿万像素)的立体扫描设备复制原作,再微喷输出在与原作相同(例如宣纸、绢、油画布等)的材质上、并限量制作而成。由于原作版画无论品质还是细节都100%忠于原作,从视觉效果上与原作无区别,因此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广泛替代原作在展出。
第二种定义:是指复制原作。依托现代高科技十多亿像素的立体扫描仪,在博物馆和艺术家授权监制的情况下扫描原作,经过微喷计算机输出复制出高仿真度的原作。它的最大特点是100%忠于原作,按1:1的比例无差别的再现艺术品本身。出于保护艺术品的缘故(艺术品由于历史原因不需要特定的养护环境),如今的艺术品原作大都存放于地下室,世界四大知名博物馆如法国巴黎
卢浮宫博物馆、英国
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艾米塔什博物馆等日常展出均都已经采用原作版画作品代替原作。
原作版画在传统意义上属于数码版画的一个分支,但比传统的数码版画提供更高的还原要求以及作品授权限制。
2与临摹画作的区别
原作版画是原作的复制品,视觉效果与原作100%一致,仅从视觉上,连艺术家本人也无法分辨两者区别,而临摹、赝品或者伪作,艺术家一眼就能看出并非本人作品,因此临摹、伪作并无艺术价值。
3历史沿革
1968年,英国举办了全部由电脑绘制的《
控制论》画展,展出了一些怪诞图案,这算是原作版画的雏形。2001年,美国
布鲁克林美术馆举办了《数字版画展》,这是正式的原作版画画展了。
4制作工艺
原作版画多使用德国的高倍数扫描科技和法国的 Giclee 微喷工艺结合生成,常规的仿制技术相比,其特色是它的制作技巧较为完美,影像精度高,色域准确,调子层次丰富,与专用的墨水和特殊制造的纸料相配合,通过科学验证,一般均能达到恒久存藏逾百年以上的水平。
5艺术特点
原作版画延续了原作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国家多个博物馆展出的艺术画作均以原作版画代替,因此原作版画在艺术层面上和原作有一定的一致性,由于原作版画为
数字产品,因此原作版画在价值和收藏方面还有待考究。
6事件
2013伦敦原作版画博览会
2009年飞利浦海德基金会年历及版画原作展开幕
2005
毕加索原作版画在蓉开展
原作版画是版画的一种。
版画是绘画种类之一,具体来说就是用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加色彩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按材料分,可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纸版画、石膏版画、丝网版画、瓷版画等等。
而原作版画则是在博物馆和艺术大师授权后,用现代化的专业版画制版设备制成,又被称为艺术的第二次创作。它的最大特点是100%忠于原作。
责任编辑:封秋爽 (中国收藏指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