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网站标志logo
全站头部标志右侧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

|

藏拍资讯

名家推荐

|

|

艺术资讯

经典艺术

书画名家

艺术名家

|

|

油画名家

名家数据库

|

|

工艺名家

收藏知识

艺术鉴赏

鉴赏名家

|

|

名家名作

工艺名品

|

|

名家传人

文房四宝

画廊画院

艺坛名家

|

|

润格认证

工艺美术

|

|

拍卖机构

艺术展厅

当前位置:国际收藏指南-汇集天下收藏-收藏家-收藏品-古董古玩-国际收藏指南 > 名家 > 收藏知识 >
 

说说文物修复那些事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收藏快报 日期:2018-08-05 16:25

 

来源:收藏快报

河南省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文物修复专家王琛在修复文物河南省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文物修复专家王琛在修复文物
修复师通过三维建模方法修复文物修复师通过三维建模方法修复文物
修复师在修复字画文物修复师在修复字画文物
市民游客代表在陕历博文物修复室里体验“修复”字画市民游客代表在陕历博文物修复室里体验“修复”字画

  陕西历史博物馆今年暑期推出了“孰制匠之”文物修复特展,向公众展示了文物三维信息采集、文物保护修复过程。“科技+文物修复”的新概念、新形式吸引了不少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兴趣,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对文物修复工作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文物修复从后院搬到

  展厅放大公众关注度

  陕西是我国文物大省,拥有众多国宝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早就是中华文化的亮丽名片。馆内文物琳琅满目、美轮美奂,让海内外观众为之赞叹。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评定的全国文物保护22家优质服务单位之一,雄厚的文物修复实力享誉国际,创造过一个又一个文物保护修复奇迹,赢得国内文保单位很高口碑。目前陕西历史博物馆有文物修复人员50名,修复室、实验室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多年来完成了馆内外大量的文物修复任务。陕西历史博物馆自从1987年就开展了文物修复工作,文保工作经历了从“抢救性修复”到“科学认知”再到“预防性保护理念全面贯彻”的过程,近年逐渐建立起“修复、研究、预防”三位一体的文物保护体系。

  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白璐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大众对于文物保护及修复工作关注度的提高,观众来博物馆参观,不仅想了解陈列在展厅的文物自身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还特别关注文物修复工作的过程、故事。陕西历史博物馆从2018年2月春节长假开始,在观众展览区开辟了专门的场所,建起了一个面向观众常年开放的透明文物修复室,向观众展示不同类别、不同材质文物的修复过程,把文物保护的理念、过程展示给观众,让观众从精细、精湛的文物修复方法和技艺中,感受文物保护修复的艰辛、匠心,撩开文物修复的神秘面纱,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

  新技术新材料介入

  文物修复如虎添翼

  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文宗介绍说,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室面积130平方米,作为集中展示馆藏文物保护修复过程的空间,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季”展览工作。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从书画、金属、陶瓷、杂项这四个方面分别展示文物修复技术,全方位展示文物保护的理念,目前正在展示的博物馆“文物修复季特展”第三季度展览“孰制匠之”展览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驻足。

  西安火伴艺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博告诉记者,新技术的介入让文物修复工作如虎添翼,以往需要文物修复工作者花费10天时间建造模型的工作,现在借助三维扫描技术1天即可完成。

  陕西历史博物馆自2011年引入了三维扫描与3D打印技术至今,一直在推行文物实体修复和虚拟修复并行的实践,展览、展室在实物、实境向公众开放、明示,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新技术、新材料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的威力、效用。

  人才紧缺后继乏人

  是文物修复短板

  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让文物“起死回生”“健康无虞”“修旧如旧”,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保人、文博人的坚守、匠心。

  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高百峰从事文物修复工作30余年,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的这些年,从他一个人挑大梁带头开展修复工作到如今陕西历史博物馆共有40余名修复师一起工作,高白峰已经成为年轻修复师口中技艺了得、经验丰富的“老匠人”。高白峰说,目前来看,无论是文物修复工作还是预防性保护工作,都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高百峰介绍,目前陕西历史博物馆内的文物修复工作,还是由老师傅挑大梁,传、帮、带年轻修复师。年轻修复师既要熟悉保护修复理论知识,又要擅长实践操作。要想让年轻修复师兼备这两种能力,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文物修复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手工”操作为主的职业背景,面对大量需要修复的国宝、文物,迫切需要修复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武”兼备。高百峰带过的学生中就有因为承受不了工作压力而选择了转行。

  杨文宗说,国家对于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视以及目前在全社会提倡的“工匠精神”,对于文物修复事业和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的推进大有裨益。而这两项工作作为盘活馆藏文物资源、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的基础,有赖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推进,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任重道远。

【中国收藏指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中国收藏指南系信息发布平台,中国收藏指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二、凡本站注明"文章来中国收藏指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下载、链接、转发或以其他方 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收藏指南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三、本站转载的内容,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 来函与本网站联系。

上一篇:故宫《四景山水图》登上邮票
下一篇:万元玉石回扣9000 导游年收入60万

 

 

 最近更新

中国收藏指南:第三版人 
中国收藏指南:唐代最昂 
中国收藏指南:唐代最昂 
中国收藏指南:了庐:书 
中国收藏指南:故宫如何 
中国收藏指南:良渚古城 
中国收藏指南:“魏晋书 
中国收藏指南:古老宫廷 
中国收藏指南:书法拍卖 
中国收藏指南:中国瓷器 

 本站承诺

  1.本网站定期对加盟的艺术家在网站首页进行推广和宣传,并保证该资料永久保留。
  2.凡 在本网站购买书画作品如不满意的,可于收到作品的15日内退回,网站将无条件退款。
  3. 本站所有作品均来自书画家本人,并终身保真。
  4.本网站在收到买家款项的3日内,即以特快专递方式向买家交寄作品,并保证所售作品完好无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